AI赋能高质量育人的学科实践 —— 日坛中学小学部开展数学学科育人实践教研活动
发表日期:2025-10-31 来源:作者:当 AI 技术遇上小学数学课堂,当学科育人融入每一个教学细节,会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10月28日,日坛中学东润分校召开“AI赋能高质量育人的学科实践”教研活动。钟亚利劳模工作室成员全程指导学科教研,日坛中学校长李克明、副校长张钧和小学部全体教师共同见证 AI 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质量育人的生动实践。
课堂展示:一节 “神奇” 的数字编码课
苏晨宇老师带来三年级研究课例《神奇的数字编码》,以 AI 工具为纽带,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枯燥感,让抽象的编码知识变得可触摸、可探究。
课堂上,“豆包”等AI工具化身随叫随到的答疑支架,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根植数据探究的种子;DeepSeek通过实时计分、即时反馈,让知识巩固变成趣味比拼,学生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秒剪制作的 “阳光博物馆寻失主” 视频,将虚拟问题转化为真实任务,学生化身 “小小侦探”,在匹配展品与身份证线索的过程中,责任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步提升;魔珐有言的 “数字人” 助手则用生动表达指导课后实践,让学生在创编家庭密码、图书编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整节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字编码的规律,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渗透了保护个人信息、尊重个体独特性等德育价值。
教研分享:从实践探索到技术攻坚
教研交流中,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高青老师分享AI 赋能高质量育人的整体实践思路。苏晨宇老师详细复盘 AI 如何助力课堂育人落地。青年教师李欢分享了技术转化的实践路径,为全学科 AI 赋能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
专家点评:精准赋能,指明前行方向
钟亚利劳模工作室的专家结合课堂实践与教研分享,对此次活动给出高度评价与针对性建议,为后续育人实践指明方向。祖雪媛校长表示,此次教研活动体现了系统化、系列化的研究思路,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未偏离数学学科本质,实现了 “润物细无声” 的育人效果。钟亚利书记表示,此次活动从学校层面贯穿到教研组的具体思考与实践,体现出系统化、系列化的研究特质,精准把握了 AI 时代的教育趋势,通过清晰的研究主题与实践路径,筑牢教育根基。

专家提出两大核心建议:一是深化课堂思维支架建设,在教研中精准复盘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强化方法梳理与关键节点引导,让思维提升更具针对性;二是推动跨学科融合,将单一课例升级为多学科参与的项目式学习,让育人目标更全面、更具实效性。
校长寄语:锚定方向,共绘育人新蓝图

李克明校长指出,本次活动是学校小学部落实高质量育人目标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教研组的研究活力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日坛中学将继续深耕 AI 与学科融合的实践,让技术成为教师的 “育人伙伴”、学生的 “成长助力”,在高质量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作为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 AI 与学科融合的系统探索,通过科研赋能、数智赋能等多元举措,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学生综合素质,在高质量育人的道路上继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