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少年心 慧育栋梁材—— 日坛中学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开启

发表日期:2025-09-18 来源:作者:

  9月12日,日坛中学小初高全学段同时开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北京十余家媒体来到日坛中学全程采访并报道,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根据《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日坛中学制定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方案,分阶段循序渐进,打造科学且贴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以“感知启蒙”为主,老师结合扫码支付、语音助手等身边常见案例,讲解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帮孩子种下AI兴趣的种子;初中阶段聚焦“认知深化”,引导学生学会用AI工具解决简单问题;高中阶段则升级为“创新担当”,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平台上,学生们将AI技术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参与前沿技术的实践应用,培养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活动当日,日坛中学以“未来智能学校”为主题,进行了小初高三个学段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展示。 

  小学学段梁岩老师的智慧校园·“慧眼”初探——情绪识别: 

  通过体验式课程,初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感知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深远影响。“慧眼”初探课让学生们通过摄像头捕捉自己的面部表情,亲身体验“人类猜表情”与“AI测情绪”的对比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该技术在校园内的应用场景。 

  初中学段施亚妮老师的智慧校园·“慧眼”实现——新生引领 

  以认知类课程为主,完善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认知,培养进阶的实践能力与伦理意识。“慧眼”实现课围绕校园迎新场景,让学生成为“智慧校园工程师”。学生借助国产开源硬件“行空板”,分组调试设备,体验人脸识别功能如何生成。融合信息技术、伦理教育、工程设计等多维度素养,学生亲手完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应用开发与测试的全过程,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高中学段王玉英老师的智慧校园·“慧眼”揭秘——算法实现: 

  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全面培养人工智能素养与技术运用和创新能力。“慧眼”揭秘课引导学生学习人脸检测与视别的原理,体验利用Python程序进行人脸检测与识别的实验操作,讨论影响人脸识别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法,了解人脸识别的风险从而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的风险意识,拓展环节进行创意制作,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校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李百灵向记者朋友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人工智能通识课。 

  操场上、走廊中,结合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同学们和人型机器人、多态机器人互动着,踢足球、沟通交流。 

  作为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实验学校、北师大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落地”联盟单位,日坛中学有着深厚的科技教育底蕴。学校打造了一核六翼智慧校园建设模式,以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数智课程及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全方位的智慧校园体系,构建了覆盖教学、管理全链条的智慧教育生态,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育人核心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学校紧扣《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等政策要求,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推出小初高一体化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为学生成长注入科技力量。  

  为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日坛中学在校园内积极营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同时也组织学生走进科技企业、科技场馆,近距离去感知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学校小初高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既有面向全体的通识课程,也有面向个体的社团活动、选修课程,满足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的群体需求。同时,还开设了人工智能拔尖创新课程,满足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做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项目。 

  “感知AI之光”到“创生AI之美”,日坛中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凭借科学的设计、丰富的资源、创新的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AI知识、提升创新能力,更让学生树立起科技向善的伦理意识。未来,日坛中学还将继续探索贯通式育人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更多优质资源,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AI拔尖人才,让智能时代的“阳光学子”,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北京市日坛中学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光华西里4号 邮编:100020
京ICP备2023006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