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数学的魅力——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隆重开幕
发表日期:2025-03-19 来源:作者:数学之美,美不胜收,唯放眼观之;数学之妙,妙不可言,唯与之交融。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在这充满生机的美好季节里,3月14日,第六个“国际数学日”,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在日坛中学隆重开幕。本次数学节以“AI时代的数学创造”为主题,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朝阳分院、北京市日坛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共同承办。
在“探寻AI时代数学的教与学”圆桌论坛上,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白峰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关永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党支部陈启丽书记等数学、人工智能专家与来自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秀彩;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马润艺;还有北京市“空天”主题冬令营学生代表——通州潞河中学高二年级王倞,北京市“智能体应用—一小帮一老”主题冬令营学生代表——北京市第二中学的高一年级火宥然,从大中学生、教师、专家等不同视角热烈探讨,共同探寻“AI时代的数学教与学”。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竹娟在讲话中强调数学作为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学科,对推动国家发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至关重要。在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常态化教育教学空间中,共同找寻着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的发力点,探索着教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探究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落脚点。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面向人人,为满足人才兴趣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宽松、自由的成长沃土。引导师生在享受教与学的快乐的同时发现数学学科规律,在常态的激发和培养中进入更深层次的思维。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以创意启智厚植成长发展沃土,以创艺润心搭建五育融合桥梁,以创翼展翅赋能创新幼苗脱颖,以创异拓疆构筑跨界融合生态,继续发扬"首善标准",以数启智,以学育人,让人人成才,人人出彩,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卜东波带来《青少年计算思维养成——从机械式计算机到AlphaGo》的数学思维讲座,用专业知识启发学生思维。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白峰杉通过《超越有用的数学》来讨论如何超越数学的工具性,认识数学的文化内核,为中学生们打开了从文化认识数学的新视角。
来自8个区14所学校35位老师带来了覆盖小初高全学段的34节涵盖数学建模、跨学科、项目式等多种形式的数学研究课,从小学的趣味游戏课、初中的数学知识探秘到高中的跨学科实践项目,巧妙融合AI与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比如小学的《与AI对话:猜数游戏》,通过趣味互动让学生感受数学逻辑;初中的《数智赋能下“数”的研究——实数》,巧妙融合AI与数学知识;高中的《由刘徽余径探究AI发展》,从古代数学智慧切入,探索AI前沿,实现古今数学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在数学探秘环节,老师们通过纸牌游戏、智能仓储等趣味项目,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应用会场,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二中、潞河、日坛、陈经纶、八十、十七中、清华附朝阳学校、中科院附属高中等学校的大中学生,以“智能体应用—一小帮一老”冬令营培养交流和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模拟提案中的数据分析为主题展开了一场雏鹰议事的创新思政课。在交流中显出数学元素,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与教育价值。
开幕会分三个会场,除在日坛中学的主会场,还有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望京校区)的“数学—创翼节”——数学建模分会场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汇星校区)的“数学—创‘e’节”——学科实践分会场。
本次数学节不仅是一场数学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创新教育的实践。以将有力推动北京市中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AI时代更好地探索数学的无限可能。在数学节后续活动中,将带来更多精彩的数学创造成果,为朝阳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共同助力“宜学”朝阳建设步伐。学校也将以此次数学节为契机,继续围绕集团课程创新和人才贯通培养开展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