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坛中学青少年创新学院开展“科技赋能中国铁路发展 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科学实践活动
发表日期:2025-03-19 来源:作者: 3月14日,我校青创院师生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开展“科技赋能中国铁路发展 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科学实践活动。
学生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了行前预学,大家观看科普视频、阅读科普读物,了解了中国铁路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加深了对中国铁路的了解。
活动当天,同学们在馆校老师们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通过文物、展板和讲解员的介绍,详细了解了我国铁路发展的历程。
学生们参观了《从“有”到“无”:中国铁路客票变迁》专题展览。在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中,客票的变化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缩影,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这一变迁彰显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同时在这期间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铁路人,时代楷模单杏花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们通过参观展览了解了12306团队,为他们的事迹深受鼓舞,励志以他们为榜样,为祖国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工电大修段的团委书记刘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钢轨“合体”术,无缝线路诞生之旅》科普讲座,同学们从钢轨技术的革新看中国智慧助力下的铁路发展,感受科学技术托举下的中国铁路蓬勃的发展态势。
多年来,学校积极与博物馆、科技馆携手开展馆校合作课程,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校内外资源共享,设计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跨学科主题科技课程,为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学习心得吧!
杨焱琳:当我目睹那蜿蜒曲折的“之”字形铁路模型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修建铁路的艰辛以及詹天佑等人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和毅力。我又站在青藏铁路的模型前。当我的老师提到这条铁路的全长为1142公里,海拔高度高达5072米,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时,我内心的自豪感无法用言语形容。从博物馆所展示的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中,我看到中国铁路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程。曾经,我们技术落后,要依靠国外的援助;如今,中国高铁已成为国家名片,飞驰在祖国大地,迈向世界舞台。这次参观让我明白,只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可为:我们在周五的早上坐上了大巴车,怀着激动的心情奔赴了中国铁道博物馆。进入场馆后,讲解员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一层展馆,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史。在讲解老师详细的讲解中,同学们认真倾听,手中的笔也不由自主地在学习单上进行记录。接着老师又带我们来到地下展厅,这是令我最感兴趣的展厅。精美的沙盘模型看得我们眼花缭乱,讲解老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各种沙盘模型,以及沙盘中呈现的铁路线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每条铁路的建设都十分不易。接着我们一同参观了《从“有”到“无”:中国铁路客票变迁》专题展览。我了解到铁路客票经历了从硬纸版客票、到软纸客票、到磁介质客票、电子客票的四个阶段的变迁,感受到了12306团队的最强大脑。活动最后,还有一位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无缝钢轨的连接方法,感受到了技术对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性与意义。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感谢学校、博物馆的老师们为我们的精心付出,期待下一次精彩的学习之旅。